5月31日, 随着最后一片重达30.1吨的屋面网架吊装完成,由成都开云电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作为项目建设业主,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钢结构工程全面完工,工程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一所自然博物馆,也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从而进一步提升成都“三城三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西侧,按照成都自然博物馆展陈大纲,馆内将会以文化教育为主线、科普教育为核心、地学展陈为特色、典藏建设为基础、应用技术为纽带,围绕“ 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 ”的主题,对生命起源、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浩瀚宇宙等课题进行科普与展示。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展厅17005㎡。建筑空间划分了展示区、教育区、公众区、业务区、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规划有五大展厅,分别是地质环境厅(1F)980㎡、矿产资源厅(1F)1652㎡、恐龙厅(2F)2635㎡、生命探索厅(3F)1163㎡、缤纷生命厅(3F)1974㎡,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
“在成都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文化IP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因此就需要完善文博设施进行支撑,在这个背景下,成都自然博物馆也就应运而生了。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建于此处的自然博物馆会对外讲述中国西南地区,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四川盆地广阔地域的自然演变和历史进程。它的意义不仅是填补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更是国内博物馆系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都开云电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所属统建城开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陈丹说道。
成都自然博物馆以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是集标本典藏、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为达此目标,需要以一流的功能定位、一流的设计理念、一流的展品展项、一流的运营方式开展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具体而言,标本典藏、科学研究、展览展示为其基本功 能,文化休闲为其延伸功能,共同为科普教育服务。
成都自然博物馆设计由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公司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师事务所(PCPA)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SWADI)联合参与,灵感来源于成都平原地域特色——蜀山、蜀道、蜀水,将挺拔巍峨的雪山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追忆蜀道则是将行走栈道的体验被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游赏蜀水,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自开工以来,项目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市区场地狭小、连续雨季施工、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施工等多种挑战,在今年1月顺利进入到了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中铁建工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党支部书记夏清说,“随后,我们迎来了最大的挑战,为了表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蜀山造型,成都自然博物馆六个不规则单体的屋面网架采用了大跨度异型多折面结构,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据了解,折面网架达到78米的最大宽度,需要焊接球网架分片共36片,总重760吨,展开面积9000余平方米。网架分片大小不一,小的20.21吨,最大的37.2吨,面积最大可达370平方米。钢柱最大倾角达到33度,对安装精度和钢构件加工焊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面对吊装难度大、体量大、构件多、布置复杂等情况,200余名建设者,连续作业60天,顺利完成1500余吨屋面钢结构地面预拼装和吊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工期滞后一个月,我们先后克服工人短缺、人员分散、工人返岗困难、物资设备进场难等问题,率先实现了复工满产。”中铁建工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经理肖蕾说,“接下来的装修装饰施工也是一块硬骨头,仅挂件定位精度误差就要求控制在3毫米之内。为保证装修效果和装修质量,我们坚持样板先行,目前已经完成了砌筑、石材幕墙等样板制作。”
成都自然博物馆此次钢结构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项目建设再获重要成果,接下来将持续有序推进余下工程建设。该项目作为成都市文博类建筑中的又一精品工程,将在2021年第31届大运动会期间为来自全世界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巴蜀文化与风采的“窗口”,同时,作为成都独具魅力的文化地标建筑,将为公园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打造探索性、参与性、观赏性的公共空间,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